对我国生产空间分布演变趋势的实证分析

利用时间序列数据,本文发现,我国生产空间集中程度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,符合Williamson假说。根据本文模型预测,我国大东部地区占全国真实生产的比重将在2009年达到极值,小东部地区占全国真实生产的比重将在2010年达到极值,上海、江苏和浙江占“泛长三角”真实生产的比重将在2015年达到极值。广东占“泛珠三角”地区真实生产的比重在2003年左右已经达到极值,

对我国生产空问分布演变趋势的实证分析 ◆范红忠 摘要:利用时间序列数据,本文发现,我国生产空间集中程度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,符合

Wl a sn ̄ i imo{说。根据本文模型预测,我国大东部地区占全国真实生产的比重将在20年达到极值,小 l{ 09 东部地区占全国真实生产的比重将在2 1年达到极值,上海、江苏和浙江占“ 00泛长三角”真实生产的 比重将在 2 1年达到极值。广东占“ 0 5泛珠三角”地区真实生产的比重在 20年左右已经达到极值,此 03 后开始下降。

关键词:Wl a snr i imo ̄说 l ̄

倒“”曲线生产空间分布 U

改革开放 3年来,在我国经济取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,我国生产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 0化。以 17年为基年,东部 1省区真实 G P 98 l D占全国真实 G P D的百分比由17年的5%,上升到20年 98 1 05

的6%。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,使得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差距。那么,我国 2 生产的空间分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,将如何演变?是继续向东部集中,还是会向中西部分散?对这一问题的分析,有助于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,应对地区差距问题,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但对这一 问题的规范研究还未见有报道。

Wii sn( 9 5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,即一国地区经济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 la o 16 ) lm 高,先上升后下降,呈倒“曲线变化。其内在的机制是:在经济发展的初期,经济较发达地区基 U”

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相对较好,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,资本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会从落后地区向较发 达地区流动,而政府为了能使经济较快发展,也往往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,对较发达地区采取倾斜性的优惠政策,这些都会扩大地区经济差距。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从政府层面来看,一方面, H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所引起的社会问题,给政府部门带来了减少地区差距的压力和动力,另一方面, 政府也有了足够的财力对落后地区进行财政支持,改善那里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。从资本和劳动力层面来看,发达地区的土地成本、交通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聚集不经济因素

对资本的影响,将超过规模经济等聚集经济因素对资本的影响,资本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将逐渐向落后地区流动,而且一旦这种流动开始发生,这种趋势将逐渐加强,使得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渐减少。

在Wii s 16 ) la o l m n( 9 5的基础上,H ne ( 9 )( asn1 01城市发展为背景,提出一国城市人口中度也 9 ̄ 5集随着经济发展呈倒“”型曲线变化。其内在机制是,在一国经济发展初期,生产与人口的空间集中 u (常在沿海一些城市 ),可以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和管理资源,加强技术溢出效应,实现规模经济,通

这导致城市人口集中度上升,但随着经济的发展,由于聚集不经济的原因和政府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支 持,城市人口集中度将下降。

我们可以把一国城市人口集中度也随着经济发展呈倒“”曲线变化称为Wii sn H ne假 u la o— a sn lm 说,不少学者利用跨国的横截面数据,或者跨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,发现一国城市人口集中度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变化趋势,支持Wii o— ne ̄说。这就从实证的角度对 Wii o— asn la n HasnN lms la n H ne lms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 ( etnadS i io 18;uis 19; ai Hedro,0 3)。然而, Wha n hs d, 9 1Jnu,9 9D vs n esn2 0 o h,

3 经沿 20年月第期 6济前 o9 1一

对我国生产空间分布演变趋势的实证分析

对我国生产空间分布演变趋势的实证分析相关文档

最新文档

返回顶部